疫情期間怕做這三件事,破壞免疫力!別讓身體越來越虛弱
2022-03-15 來自: 河南樹銘藥業有限公司 瀏覽次數:34
“免疫力”可能是如今人們既熟悉又陌生的詞匯了。
生活中,只要涉及健康問題,必然會提到“免疫力”。但是如何增強免疫力,大家卻都是含糊其辭。
免疫力怕三件事
說到增強免疫力,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——不要破壞免疫力。
生活中,有很多看似健康的習慣,實則就是在破壞它。
錯誤一:過度消毒
疫情當下,什么東西都要消消毒才放心。
其實,正常的衛生清潔有助防病,但如果太干凈了,免疫力也會受損。
這是因為,人的免疫系統是需要訓練的,如果人體長期沒有機會接觸微生物,免疫系統便得不到鍛煉,就如同擁有一群不會打仗的士兵,遇到外敵入侵,就會一擊即潰。
因此,我們應該嚴把“清潔”與“消毒”的界限,避免“過度消毒”呢?
衣物:不必每次洗滌都消毒。
一般來說,只有衣服受到污染時才需要使用消毒劑。
例如去醫院、發熱門診后;接觸有流感、腸道傳染病——如手足口病、甲肝、水痘等病人后,衣物需要消毒。
衣物消毒時可用專用的衣物消毒劑,也可使用含氯消毒劑浸泡30分鐘,再用清水漂洗干凈。以市場上常見5%的84消毒液為例,10毫升的84消毒原液,大約需要兌入2000毫升水稀釋,并讓其充分混合后使用。
洗衣機:一個季度消毒一次。
洗衣機是很多家庭都會忽略的衛生死角,滾筒洗衣機的凹槽、過濾網、立式洗衣機桶和外壁之間、排水口等位置非常容易滋生微生物。建議每次洗衣過后洗衣機開蓋通風30分鐘,及時清洗過濾網,可使用專用清潔劑、含氯消毒劑、臭氧等,至少每季度消毒一次。
家居物品:有風險時需消毒。
原則上來說,家居物品只有在環境有風險、家中有病人時才需要對環境消毒。消毒區域包括門把手、水龍頭、臺面、椅子扶手、開關、熱水壺把手、洗手盆等。消毒劑并不是濃度越高越好,按照說明中標示的使用濃度就足以殺死細菌。如果覺得麻煩,也可用75%的酒精擦拭消毒。
衛生間:潔廁靈和消毒劑不能混用。
潔廁靈成分多數含鹽酸,消毒劑則多是次氯酸鈉,兩者混合后會產生有害氣體,對呼吸道傷害非常大,可能產生致命危險。此外,馬桶消毒時,不能只消毒馬桶壁和坐墊。平時,手部可能接觸的部位也是馬桶消毒關鍵部位,如沖洗按鍵、頂蓋按鍵、馬桶蓋。
餐具水杯:一周消毒一次。
家庭成員平時使用的餐具、牙具、水杯可每周做一次水煮消毒,消毒時水要沒過洗凈的碗筷,每次煮10分鐘左右即可。建議使用公筷,可有效避免諾如、手足口、甲肝等疾病通過餐具進行傳播。
玩具、工具:外出需消毒。
兒童戶外玩具、成年人的手機鑰匙等由于接觸外界環境,可能接觸到致病病菌,需要進行及時消毒。長期置于家中的玩具或工具,以清潔為主即可,不必經常消毒。
錯誤二:濫用抗生素
生病就用抗生素的做法是錯誤的。
要知道,當機體受到細菌感染,人體免疫力無法應對的時候,用抗生素可以有效殺滅細菌。但是,如果僅是病毒感染(如病毒性感冒),用抗生素就不對了。此時濫用,不僅會有耐藥的危險,導致我們將來沒有抗生素可用,還會破壞人體的免疫功能。
這就好比,原本這幾個敵人,士兵就可以處理,你非要派出特種部隊來掃蕩,結果士兵得不到鍛煉,撒手不管了,戰斗力就減弱了。
熬夜缺覺
研究表明,睡眠不僅是生理規律、生物節律,更是自我修復和對抗感染的重要手段。熬夜可以導致機體免疫力下降,因此建議保持良好的睡眠習慣和充足的睡眠時間。成年人較好的睡眠時間是晚上10點,睡眠時長是7~8小時。
人體免疫力,在走下坡路
人體的免疫力不是一成不變的,而是會隨著年齡增長而逐漸退化的。人類免疫力較弱的階段是出生后3~6個月;免疫系統在青春期發育較快,25歲左右達到頂峰;30歲后,受壓力和不良生活習慣的影響,人體免疫力開始下降;65歲后,免疫力不可避免地開始走下坡路。想要免疫力保持旺盛狀態,較好的辦法就是——學會吃飯!尤其是當我們感到疲乏、虛弱、容易感冒時,就可能是免疫力在報警!
學會下面的吃飯方法,把免疫力“補”回來!
保持一日3餐
想要改善免疫力,須吃好一日3餐,不能隨意減餐,比如一天只吃一頓飯,這樣會導致營養素缺乏。
每天要保證4大類食物
這4大類食物要包含谷薯類(糧食類)、蔬菜水果類、蛋白質類(尤其是蛋白質),以及油脂類(包含烹調用油和堅果)。在每日的飲食中至少要包括這4大類食物,不可輕易漏掉。
每天要保證12種以上食物
在保證谷薯類、蔬菜水果類、蛋白質類、油脂類攝入的基礎上,每天要攝入12種以上的食物,這樣做更容易保持營養的均衡,長期堅持能夠有效改善免疫力。
一周要吃25種以上食物
一周要吃25種以上的食物,這樣做更有助于保證營養均衡,合理搭配。在飲食中注意蛋白質與碳水化合物、脂肪的比例,能夠有效改善免疫力。
文章及圖片部分來源網絡,如影響您的合法權益,請聯系刪除,謝謝!